2021年
有风雨,也有阳光
对于整个水泥行业、全国
乃至全世界都在经历新的考验
转眼2021年即将过去
让我们一起回顾
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
水泥行业的十大关键词
关键词:整合重组
2021年9月30日,天山股份发布公告:中联水泥、南方水泥、 西南水泥及中材水泥相关股权均已过户至新公司;
2021年12月9日,天山股份发布公告:常张利当选“新”天山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傅金光当选副董事长,肖家祥被聘为公司总裁,赵新军任公司常务副总裁;
2021年12月11日,中国建材水泥板块业务整合大会在京召开。
至此,历时一年多的天山水泥整合重组完成,新天山水泥成为全球业务规模最大、千亿市值的水泥上市公司,水泥“航母”正式启航。
新天山水泥市值约1200亿元,拥有熟料产能约3亿吨、商品混凝土产能约4亿立方米、骨料产能约1.5亿吨,是全球业务规模最大、产业链完整、全国性布局的水泥公司。
在我国,水泥行业作为产能过剩较严重的行业之一,近年来,国家一直通过落后产能退出与置换、企业兼并等手段控制行业产能。水泥板块业务整合是中国建材集团解决同业竞争、兑现资本市场承诺的具体行动,是进一步优化基础建材业务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
关键词:产能置换
7月20日,工信部发布水泥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提高了水泥项目产能置换比例,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水泥项目由1.5:1调整至2:1,非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由1.25:1调整至1.5:1,对产业结构调整目录限制类的水泥产能以及跨省置换水泥项目,产能置换比例一律不低于2:1。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频频要求全面梳理排查拟建、在建和存量“两高”项目,严厉打击“两高”企业各类违法行为。全国多地也紧跟政策,纷纷出台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相关规定。从12月公布的湖南怀化一条8000t/d熟料线被叫停就可看出,国家对严控“两高”项目上马、落实产能置换的力度。
如何做好产能置换,实现真正的去产能,仍是水泥企业未来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目前,关于跨省置换的规定日趋严格,山东、山西、辽宁、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多省都有相应规定限制跨省置换。真正符合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应是推动落后和低效产能通过减量置换退出市场,优化市场布局,实现真正去产能的目的。
关键词:2500t/d
4月12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全省落实“三个坚决”行动方案(2021-2022年)》的通知,到2022年,除特种水泥熟料和化工配套水泥熟料生产线外,2500t/d以下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整合退出,2500t/d的水泥熟料生产线整合退出一半,其余2500t/d的水泥熟料生产线须确定产能置换方案,2024年年底前全部整合退出。
山东省目前已公示、公告减量置换退出水泥熟料生产线36条,在全国率先出台如此严格的退出政策,不仅能够解决产能过剩的情况,减少资源浪费,还符合了国家的环保要求,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快速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涨&跌
2021年的水泥价格相当动荡,犹如过山车,多次引发社会关注。
受制于煤炭价格,随着煤价一度超过2000元/吨,创历史新高,加上限电限产等政策,水泥生产成本大幅提升,10月的水泥价格飙升至682元/吨,较7月29日的446元/吨,涨幅达53%。
11月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电力紧张缓解,水泥生产逐步恢复,产量提升,但需求减少,因此价格一路下跌。专业人士预计,这波跌势将持续到1-2月。
2021年水泥全年均价约488元/吨,达到近五年来新高。正常情况下,水泥年均价为430-440元/吨。预计明年2月中下旬起,水泥价格开始逐步回升。
关键词:上任
4月2日,海螺集团选举王诚担任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登榜不再担任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
上任之后,王诚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王诚表示,海螺集团“十四五"期间将在“碳达峰、碳中和”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上聚焦聚力,以“一带一路”为路径,努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王诚开启海螺集团“掌门人”之旅,为集团对标“十四五”规划总体安排,排实今年各项工作,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奠定良好基础,并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关键词:强强联合
5月全球最大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中国建材旗下核心企业中国联合水泥与河南投资集团成立合营公司,注册成立河南中联同力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合营公司拥有每年3000万吨熟料、4000万吨水泥、2000万方商品混凝土、1亿吨骨料的产能,将成为河南省规模最大的建材集团。
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牵手河南投资集团设立大型材料集团,这是河南建材行业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河南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重要成果。河南加快建材行业产能合作,提升行业集中度,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
关键词:碳市场
全国碳市场于今年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整体运行平稳,截至12月22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4亿吨,累计成交额58.02亿元人民币。
6月,常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常山江山虎水泥有限公司分别支付133.3万余元和66.6万余元,向常山县“两山银行”购买了6666.6吨和3333.3吨原煤使用指标。
8月30日,海螺集团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在上海签订了碳交易市场能力建设和碳管理体系建设合作协议。
9月,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1亿元全国首单民营企业碳中和债。
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但同样也是高碳排放又难减排的行业。“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碳减排大考下,水泥企业不但要积极探索减排路径,还要研究碳减排、碳交易政策,利用碳金融工具实现保值与增值,加强碳资产管理,使其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关键词:光伏
12月6日,海螺水泥与凤阳县人民政府在滁州市签订凤阳光伏产业园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12月4日,兴安海螺18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项目建成后年平均发电量可达1600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26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28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00吨。
6月16日,塔牌集团发布公告,将在蕉岭、惠州、福建投资约13.39亿元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一体化项目。
枣庄中联总投资 4.4亿元,与国能集团签订框架协议,建设光伏发电项目。
12月3日,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鼓励水泥行业发展光伏、风电、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面对电价上涨、生产成本飙升的压力,各大水泥企业纷纷紧跟政策趋势,加入光伏领域,开展智能光伏开发利用,推动智能光伏创新升级,探索更多的节能降碳技术,实现清洁生产、低碳生产、智能生产。
关键词:全产业链布局
今年,各大水泥龙头企业不断签约绿色建材产业园项目,包含水泥、矿山、骨料、商混等,稳步推进产业链延伸,把产业链做长。
海螺:陕西千阳、福建尤溪、江西新余、重庆万州、江苏盐城等多地规划建设绿色建材产业园。
华润:广东梅州、重庆巫山、陕西洛南、福建永安、海南临高、广西百色、广东肇庆等多地规划建设绿色建材产业园。
近年来,以水泥大企业为引领的水泥行业正在以水泥生产为轴心,积极推进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和循环经济产业链协同发展,依靠水泥主业综合竞争优势和影响力,充分发挥水泥、混凝土、骨料、新材料与装配式建筑业务的协同优势,将经营业务范围延伸覆盖至全产业链,形成广度与深度兼备的企业价值链,进一步巩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关键词:错峰
今年依然是水泥企业错峰生产常态化的一年,整体来看,今年各省错峰限产力度和范围都比往年更大、更严格:
河北:错峰时长120天
山东:2021/12/1-2022/3/31,错峰时长4个月
内蒙古:2021/12/1-2022/3/31,错峰时长4个月
山西:2021/11/1-2021/12/31(第一阶段)、2022/1/1-2022/3/31(第二阶段)
吉林:2021/11/1-2022/3/31,错峰时长150天
河南:2021/11/15-2022/3/15,错峰时长最长120天,最短78天
黑龙江:2021/10/15-2022/3/15,错峰时长5个月
陕西:2021/12/1-2022/3/10,错峰时长100天
新疆:2021/12/1-2022/4/30(最晚时间),错峰时长最长6个月,最短3个月
甘肃:2021/12/1-2022/3/10,错峰时长100天
宁夏:2021/12/1-2022/3/10,错峰时长100天
青海:2021/12/1-2022/4/10,错峰时长120天/全年180天
贵州:错峰时长150天,一季度不少于60天
四川、重庆:错峰时长110天,一季度40天
错峰生产自正式执行以来,在节能减排,行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缓解产能过剩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是推动行业绿色发展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推进水泥行业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策略。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水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智慧水泥”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智慧水泥+本网链接”。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联系处理(关注公众号“智慧水泥”后台留言或zhihuishuin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