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福建水泥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0.26亿元,同比下降13.96%;净利润亏损约1.33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8842.2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289元。
上半年,公司生产熟料306.01万吨、水泥375.34万吨,同比分别减少15.87%和6.97%。受市场需求下滑影响,公司商品(水泥、商品熟料)销量385.84万吨,同比减少7.01%,水泥平均售价同比下降7.86%。
福建水泥表示,为应对需求不振、产能过剩、生产成本走高等风险,提升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下半年,公司将采取以下措施:
为应对上述风险,提升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公司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系统成本最低
1. 加强对标,加快技改项目落地。一是积极推进《对标一流企业价值行动实施方案》落地,对标先进、比学赶超。二是充分发挥 4 条 4500t/d 主力窑产能优势,加强主机设备运行维护,确保连续高效运转,增强工厂实力。三是加快技改项目实施,密切跟踪行业技术动态,按公司各台窑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方案阶段性目标要求抓好具体措施的落实。抓紧研究金银湖水泥磨改造生产超细矿粉方案。
2. 提升资源寻源和掌控能力。一是加强市场调研和资源普查,积极探索性价比采购模式,提升资源源头掌控能力。二是借鉴优秀煤炭使用经验,加大 5100 大卡煤炭热值的推广应用,开拓渠道择机使用澳洲煤和试用俄罗斯煤。三是持续推进可替代新材料、新技术开发推广与创新应用,助力节能降碳目标达成。四是深化物资的价格、渠道、质量等全方位对标和联合招标,深挖降本增效潜力。
(二)区域市场领先
1.促错峰,稳市场。引领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落实错峰生产,改善供需关系,提升省内市场份额,充分发挥火车运输优势择机进入华东市场。
2.管客户,优渠道。多维度分析客户需求,深度优化袋散客户群体,持续巩固渠道建设成果,提升核心市场份额。
3.降成本,扩半径。开展全系统成本分析,持续全面对标找差距,扎实推动物流降本增效,助力业务拓展。
(三)创新驱动发展
一是持续完善设备管理数字化项目推进工作,开展 IOT 平台搭建,实现数据采集和收录,挖掘系统应用场景,完善设备监控实时预警,完成设备模型搭建,按计划有序完成验收工作。
二是持续推进安环数字化项目推广工作,重点挖掘厂内智能场景并推进,推进 AI 智能预警和环保数据收录,实现窑尾污染源数据实时采集和全场景风险大数据看板及分析,并按计划有序完成验收工作。
(四)持续推进重点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周边矿山掌控工作,为公司未来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与保障。
二是持续推进节能降碳,保障 2023 年底实现四台窑标煤耗达行业标杆水平。加大对替代原燃材料研究和推广运用,完善必要硬件设施,最大程度发挥替代原燃材料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调整助磨剂 K 值,充分发挥掺加矿渣粉高活性的功效;招标采购水泥矿化料用于水泥辅助生产,实现节能降耗、降成本目标。
三是持续推进人效提升,本着“内部平衡盘活、外部人才引进”的原则,持续推进人才招聘、人才选拔、核心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四是营销升级,通过产品升级,以差异化提升销量,通过服务升级,提高经销商团队的凝聚力和重点用户的忠诚度,通过渠道升级,提高销售价值,通过管理升级,实现与经销商的共赢,通过物流升级,实现物流的费用降低和效率提升。
8月21日,西部水泥发布2023年中期业绩。公司实现收益43.9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5.9%;股东应占溢利5.32亿元,同比下降19%,该减少主要由于上述的毛利减少及所得税开支增加。
于2023年上半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发展投资增长率均出现恶化。于2023年上半年,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发展投资分别增加1.4%(2022年:9.4%)及减少5.9%(2022年:增加4.6%)。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发展投资增长率恶化,整体导致陕西省的水泥产品需求下跌。幸而,供应方激烈竞争仍是影响陕西省平均售价的重要因素,其将继续根据严格的环保政策持续于淡季期间采取间歇错峰停产而取得平衡。
由于非洲厂房贡献较高利润,即使受到上述中国低平均售价的影响,集团仍能在2023年上半年保持利润的整体稳定。集团利润稳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成本保持于稳定水平,这是由于集团期内成功落实效率提升及成本减省措施所致。
西部水泥预计,下半年行业供求关系或可维持紧平衡状态。集团将全面统筹主业发展和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稳步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中长期海外发展规划,完善海外项目运营管理机制,积极构建多元合作模式。
集团将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强化风险管控和运营管理。加强市场供求形势研判,探索创新销售模式,优化贸易业务结构,巩固市场地位。强化煤炭市场趋势研判,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挥规模采购优势,构建稳定高效的物资保供体系,提升综合保供能力。
集团将以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不断加大减污降碳、节能降耗研发投入,推动生产线综合能效提升技改,跟进行业碳减排技术发展,积极探索经济高效、技术稳定的碳排放控制路径。全面总结智能工厂建设经验,推进数智化成果推广应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水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智慧水泥”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智慧水泥+本网链接”。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联系处理(关注公众号“智慧水泥”后台留言或zhihuishuin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