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光伏产业迎来新政策。1月4日晚间,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五部门联合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到2025年,光伏行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量产化转换效率显著提升,形成完善的硅料、硅片、装备、材料、器件等配套能力。智能光伏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水平逐步深化。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取得明显进展,智能光伏产品供应能力增强。
1月6日,有投资者向海螺水泥提问,公司的总产能是多少,需产能置换的有多少?公司是否达到节能的规定标准?公司未来在光伏发电领域,将主要通过自建还是收购来扩大规模?未来配建光伏发电的生产基地会占多大比例?光伏发电量占生产耗电量的比例,目标是多少?
海螺水泥表示,截至2021年末,公司熟料年产能2.69亿吨,水泥年产能3.84亿吨,现有产能均为先进产能。公司主要通过自建来扩大光伏发电规模,目前光伏发电占比仍较低,公司将力争早日实现下属工厂光伏发电项目全覆盖,持续提升清洁能源占比。
进入“十四五”以来,海螺水泥始终没有停下探索光伏领域的脚步,借着国家政策的东风持续发力,离实现绿色低碳、清洁生产的智能化目标越来越近。截止2021年11月,海螺水泥已建成17个光伏电站、3个储能电站、1个风力发电项目,拥有145兆瓦光伏并网容量和44兆瓦时的储能规模,年发电量达1.1亿度。
12月6日,海螺水泥与凤阳县人民政府在滁州市签订凤阳光伏产业园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12月4日,兴安海螺18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
8月30日,海螺水泥收购其持有的海螺新能源100%股权,为公司生产水泥提供电力支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极。
建德海螺水泥总投资11亿元的新能源光储一体化项目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整个工程产生14.7兆瓦的光伏发电,4兆瓦的光储,建成之后每年的发电量至少在2千万度以上,满足企业20%用电需求。
济宁海螺打造“零外购电”的水泥工厂,形成了集余热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垃圾发电等多种绿色经营方式于一体的能源体系,每年可节约标煤约4万吨,相应每年可减少多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其中减排二氧化碳约10万吨。
面对飙升的电价,如何控制生产成本是关乎企业能否继续生存的重要问题。引入光伏发电,不但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还能减少资源消耗,用新型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实现清洁、低碳生产,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具体到企业的日常生产,包括海螺在内的众多水泥龙头企业都已经开始进军光伏领域。开展智能光伏开发利用,探索新技术不断升级,从短期看,能够节省企业用电成本,减排的碳指标能够进行交易赚取利润,从长期看,有利于拓展多元化产业链,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作为“双碳”政策下“最难减”的行业之一,水泥企业入主光伏产业,必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水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智慧水泥”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智慧水泥+本网链接”。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联系处理(关注公众号“智慧水泥”后台留言或zhihuishuini@163.com)。